高排餐飲油煙傷不起
2013年以來,霧霾來襲,中國多地PM2.5爆表。2014年2月20日~27日,我國中東部地域大局部省份遭遇霧霾,涉及面積約143萬平方公里,約占疆土面積的15%,與去年元月持續呈現的高強度霧霾相當。雖然政府應對“霧霾”頻頻出招,但收效甚微,空氣污染仍在持續惡化。但是,是什么在加劇空氣的污染水平,除了汽車尾氣、道路塵埃、工業源等是來源,還有哪些污染被我們無視。
談霾色變,但殊不知很多霾的排放源就在我們身邊。據專家表示,“餐飲業未安裝油煙凈化器直接排油煙等室內裝修污染源,是我們市民平常最容易疏忽的PM2.5污染源。
廣州餐飲業比擬興旺,依據廣州政府部門發布的數據,餐飲油煙對廣州市PM2.5來源的奉獻占比高達10%~12%。關于餐飲油煙能否是“灰霾元兇”—細顆粒物PM2.5的主要來源,中科院專家表示也是不可無視的一大來源,奉獻占比到達13%。蘇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自動監控室鄒強曾標明,餐飲油煙的成分十分復雜,但主要成分是苯、揮發性亞硝酸鹽等有機物。在烹飪過程中,食用油和食物在高溫條件下,會發作熱合成或裂解,構成一種氣態、液態和固態3種有機物形態的混合體,即油煙。依據形態不同,液態和固態顆粒物的混合體稱為油霧,粒徑在0.010~10毫克之間;氣態局部則作為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在餐飲油煙中,可檢測出的VOCs300多種。由于餐飲油煙多屬低空、近空中排放,因而對PM2.5等大氣顆粒物的也有“共享”,且油霧排出后可直接構成PM2.5,而經過在空氣中的化學反響,也能夠構成PM2.5。由此可見,在常常被我們無視的餐飲油煙卻成了看不見的空氣“殺手”。若管理 出高招油煙成為一種新型的大氣污染,曾經惹起了環保部門的注重。據環保部有關擔任人透露,環保部曾經明白將餐飲油煙污染管理歸入大氣污染管理多項措施之中。
油煙污染不只僅惹起了環保部門的注重,一些城市也采取了一系列行動管理餐飲效勞業油煙污染。
在東莞,近年來,餐飲效勞業油煙污染居民問題日益嚴重,大眾反映激烈,投訴不時。日前,據東莞市環保局得悉,為處理油煙擾民的問題,即日起,該局將組織展開歷時兩年的全市餐飲效勞業油煙污染專項整治工作,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其中到今年底前,市環保局將率先對大中型餐飲單位“開刀”,完成城市建成區內大中型餐飲效勞單位、各鎮街餐飲業集聚運營區以及油煙污染嚴重、大眾重復投訴的餐飲效勞單位的油煙管理。進入2015年,全市將再用一年時間完成城市建成區內小餐飲效勞單位和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的油煙管理。
在深圳,筆者3月9日從福田區得悉,福田區委召開全面深化變革工作指導小組會議,出臺以23項變革項目為中心內容的2014年變革行動計劃。其中提到,該區將在全國率先停止居民油煙PM2.5排放調查和管理試點。福田區將在全國率先停止居民油煙PM2.5排放調查和管理試點,引入社會機構投資建立油煙監控系統,探究運用BOT形式對生活污染源停止管理,對大型餐飲企業油煙管理停止監控。雖然一些中央曾經開端著手管理油煙污染,但是餐飲企業綠色開展也需高度注重。據理解,在控制餐飲油煙污染方面,我國曾經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維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以及從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的《飲食業油煙排放規范》,關于餐飲油煙排放都有明白規則:排放油煙的飲食業單位必需裝置油煙凈化設備,并保證操作期間按請求運轉;油煙經凈化處置后必需到達濃度規范,油煙無組織排放視同超標。但在專家看來,往常我國餐飲油煙管理方面仍有諸多問題。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馬永亮表示,完善規范以及增強家庭廚房油煙排放的管理固然必要,但當前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好對餐飲企業的日常監管。管理餐飲油煙主要包括油煙處置設備裝置和日常油煙監管兩個方面。普通狀況下,餐飲企業在開業之前必需要裝置油煙處置設備,這方面問題不大,難點在日常油煙監管上面。他倡議一方面要進步企業的環保認識,環保部門也要增強日常的油煙處置設備的運轉監測,經過在餐飲企業的油煙處置設備上裝置信號接納器,來統一完成對其運轉的監控。這樣不只比日常在線監控設備儉省本錢,并且還可進步效率,增加油煙凈化器的正常運轉率。